安眠藥服用前必讀事項!解構安眠藥種類、安眠藥成分、安眠藥副作用和安眠藥購買方法

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擾。每當睡不著時應否服用安眠藥安眠藥有哪幾種?長期服用安眠藥又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本文介紹安眠藥種類、安眠藥副作用安眠藥購買方法,以及服用時的注意事項,讓你正確了解安眠藥的用法

睡不著就要吃安眠藥?

無論是睡不著、無法熟睡或太早睡醒,都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常被稱為「失眠」。在晚上睡不著或睡不好,會影響日間的表現,令人感到疲倦或無法集中,更有可能出現緊張性頭痛、暴躁、手腳不協調、記憶力降低等症狀。

然而,睡眠質素由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年齡的增長、睡眠環境、不定時入睡、飲食及生活習慣,如飲咖啡、吸煙等,亦會因情緒或精神狀況影響,如遇到緊張或焦慮的事情、工作緊張、擔心親人健康等。因此,建議先找出失眠的原因,嘗試改善不良習慣或焦慮的情緒。如果情況無好轉,再向醫生尋求協助。經醫生判斷及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吃安眠藥,切勿自己亂服安眠藥。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服藥?

大家可以先嘗試找出失眠的原因,如果只是偶發或短期的失眠症,包括遇到緊張的事情、睡眠環境的改變、使用興奮劑類藥物等因素所致,可以先從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開始改善。以下方法亦可有效治療失眠症狀:

  • 保持優良的睡眠環境
  • 臨睡前做適量的鬆弛運動
  • 避免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
  • 避免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或看電視接收過度刺激等

如果上述的措施都沒有用,而且失眠症持續多於 4 個星期,及對你的日常工作造成影響,便需看醫生尋求協助。經醫生判斷及評估後,再進行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和服用藥物,然而,患者不應在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前亂服安眠藥。

藥房能買到安眠藥嗎?

在台灣,安眠藥屬於處方藥物,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安眠藥只能短期性緩解失眠的症狀,並不能消除引致失眠的潛在因素,所以應在接受醫生評估後才按指示服用,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安眠藥的種類

常用的安眠藥包括苯二氮䓬類藥物 (Benzodiazepines,BZDs)、佐匹克隆 (俗稱白瓜子,Zopiclone/ Imovane) 和唑吡呾 (Zolpidem);而其他應用於失眠症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藥 (Antihistamine) 和水合氯醛 (Chloral Hydrate)。鑑於安眠藥的副作用,應使用最低的劑量和最短的療程,而療程不應該超過 4 個星期。

安眠藥原理功效不適用人士
苯二氮䓬類藥物影響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GABA)的受體縮短入睡時間、減少在半夜醒來的情況和增加整體睡眠時間患有受壓抑呼吸系統、顯著的神經肌肉性呼吸無力、急性肺功能不全、睡眠窒息或患有嚴重肝功能損害的病人不適用於兒童
佐匹克隆對大腦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催眠、抗焦慮和遺忘記憶患有顯著的神經肌肉性呼吸無力、呼吸衰竭和嚴重睡眠窒息症的病人不適用於兒童
唑吡呾具有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迅速發揮及短效鎮靜神經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急性或嚴重受壓抑的呼吸系統、不穩定的重症肌無力和精神病的病人不適用於兒童
抗組織胺藥物具有鎮靜神經作用的抗組織胺,如異丙嗪鎮靜神經慎用於患有哮喘、支氣管炎、狹角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病人不適用於 2 歲以下的兒童
水合氯醛具有催眠及鎮靜神經的化學物質催眠及鎮靜神經有顯著肝或腎功能不全或嚴重心臟病的患者

常見的副作用

安眠藥通常會使病人產生藥物耐受性,常見於服用水合氯醛的患者。安眠藥的療效會隨使用時間而有所減低,所以只適宜作短期服用,不應超過 4 個星期。

安眠藥亦會令病人對藥物依賴、成癮,出現脫癮的症狀,常見於服用苯二氮䓬類、佐匹克隆及唑吡呾的患者。 一旦停止服用,有機會出現脫癮症狀,包括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痛、暈眩、耳鳴、食慾減退、震顫、出汗及煩躁不安。

嚴重者更會出現肌肉抽搐、精神錯亂或妄想症、抽搐及幻覺等症狀。即使於停用藥物後,病人仍可能出現間歇性乍醒的情况及有逼真的夢境。除此以外,服用安眠藥期間亦會出現以下常見的副作用:

  • 持續到翌日的睏睡
  • 失憶、暈眩
  • 肌肉無力、步履不穩
  • 失常的反應,如增加敵意和攻擊性、煩躁不安、亢奮
  • 複雜的睡眠相關行為,如夢遊、在睡覺時駕駛、進食和撥打電話

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副作用,而且開始出現脫癮症狀的時間亦有異,短效的苯二氮䓬類藥物會較早出現脫癮症狀。所以,患者應留意出現的副作用,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少劑量至停藥。

服用安眠藥須知

由於服用安眠藥會出現以上提及的耐受性、成癮和脫癮症狀等副作用,應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使用,並應使用最低而有效的劑量和最短的療程,療程不應超過 4 星期。

安眠藥可能會引起持續睏睡,所以在服用安眠藥後,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亦需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患者應熟悉正在服用的藥物的名稱及劑量,並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果失眠症狀沒有改善,應向醫生反映及討論,尋求其他的治療方案。1. 安眠藥會導致成癮?

服用安眠藥會出現成癮的症狀,常見於使用苯二氮䓬類、佐匹克隆和唑吡呾的病人,有濫用酒精或藥物病史的病人特別容易對安眠藥產生依賴。即使服用的療程短暫及劑量正常,也有可能產生成癮的情況。2. 安眠藥不能隨便停?3. 如何逐漸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4. 怎樣才算過量服用安眠藥?有什麼後果?

過量服用安眠藥會出現各種生理上的問題,包括持續性的過度嗜睡、意想不到的行為,如遲鈍、醉酒行為等,亦有機會出現腹部不適,如食欲不振、便秘等,以及呼吸氣喘等問題。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亦盡早向主診醫生反映並調整服用劑量。

安眠藥服用前必讀事項!解構安眠藥種類、安眠藥成分、安眠藥副作用和安眠藥購買方法

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擾。每當睡不著時應否服用安眠藥安眠藥有哪幾種?長期服用又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Bowtie 資訊團隊搜集安眠藥的相關資訊,介紹安眠藥種類安眠藥副作用安眠藥購買方法,以及安眠藥服用時的注意事項,讓你正確了解安眠藥的用法!

睡不著就要吃安眠藥

無論是睡不著、無法熟睡或太早睡醒,都屬於睡眠障礙的一種,常被稱為「失眠」。在晚上睡不著或睡不好,會影響日間的表現,令人感到疲倦或無法集中,更有可能出現緊張性頭痛、暴躁、手腳不協調、記憶力降低等症狀。

然而,睡眠質素由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年齡的增長、睡眠環境、不定時入睡、飲食及生活習慣,如飲咖啡、吸煙等,亦會因情緒或精神狀況影響,如遇到緊張或焦慮的事情、工作緊張、擔心親人健康等。因此,建議先找出失眠的原因,嘗試改善不良習慣或焦慮的情緒。如果情況無好轉,再向醫生尋求協助。經醫生判斷及評估後,再決定是否需要吃安眠藥,切勿自己亂服安眠藥。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服藥?

大家可以先嘗試找出失眠的原因,如果只是偶發或短期的失眠症,包括遇到緊張的事情、睡眠環境的改變、使用興奮劑類藥物等因素所致,可以先從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開始改善。以下方法亦可有效治療失眠症狀:

1、保持優良的睡眠環境

2、臨睡前做適量的鬆弛運動

3、避免飲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飲料

4、避免睡前進行劇烈運動或看電視接收過度刺激等

如果上述的措施都沒有用,而且失眠症持續多於 4 個星期,及對你的日常工作造成影響,便需看醫生尋求協助。經醫生判斷及評估後,再進行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和服用藥物,然而,患者不應在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前亂服安眠藥。

藥房能買到安眠藥嗎?

在台灣購買安眠藥,安眠藥屬於處方藥物,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安眠藥只能短期性緩解失眠的症狀,並不能消除引致失眠的潛在因素,所以應在接受醫生評估後才按指示服用,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安眠藥的種類

常用的安眠藥包括苯二氮䓬類藥物 (Benzodiazepines,BZDs)、佐匹克隆 (俗稱白瓜子,Zopiclone/ Imovane) 和唑吡呾 (Zolpidem);而其他應用於失眠症的藥物包括抗組織胺藥 (Antihistamine) 和水合氯醛 (Chloral Hydrate)。鑑於安眠藥的副作用,應使用最低的劑量和最短的療程,而療程不應該超過 4 個星期。

安眠藥原理功效不適用人士
苯二氮䓬類藥物影響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GABA)的受體縮短入睡時間、減少在半夜醒來的情況和增加整體睡眠時間患有受壓抑呼吸系統、顯著的神經肌肉性呼吸無力、急性肺功能不全、睡眠窒息或患有嚴重肝功能損害的病人 不適用於兒童
佐匹克隆對大腦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催眠、抗焦慮和遺忘記憶患有顯著的神經肌肉性呼吸無力、呼吸衰竭和嚴重睡眠窒息症的病人 不適用於兒童
唑吡呾具有促進睡眠的化學物質迅速發揮及短效鎮靜神經患有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急性或嚴重受壓抑的呼吸系統、不穩定的重症肌無力和精神病的病人 不適用於兒童
抗組織胺藥物具有鎮靜神經作用的抗組織胺,如異丙嗪鎮靜神經慎用於患有哮喘、支氣管炎、狹角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病人 不適用於 2 歲以下的兒童
水合氯醛具有催眠及鎮靜神經的化學物質催眠及鎮靜神經有顯著肝或腎功能不全或嚴重心臟病的患者

長期服用安眠藥常見的副作用

安眠藥通常會使病人產生藥物耐受性,常見於服用水合氯醛的患者。安眠藥的療效會隨使用時間而有所減低,所以只適宜作短期服用,不應超過 4 個星期。

安眠藥亦會令病人對藥物依賴、成癮,出現脫癮的症狀,常見於服用苯二氮䓬類、佐匹克隆及唑吡呾的患者。 一旦停止服用,有機會出現脫癮症狀,包括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頭痛、暈眩、耳鳴、食慾減退、震顫、出汗及煩躁不安。

嚴重者更會出現肌肉抽搐、精神錯亂或妄想症、抽搐及幻覺等症狀。即使於停用藥物後,病人仍可能出現間歇性乍醒的情况及有逼真的夢境。除此以外,服用安眠藥期間亦會出現以下常見的副作用:

1、持續到翌日的睏睡

2、失憶、暈眩

3、肌肉無力、步履不穩

4、失常的反應,如增加敵意和攻擊性、煩躁不安、亢奮

5、複雜的睡眠相關行為,如夢遊、在睡覺時駕駛、進食和撥打電話

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副作用,而且開始出現脫癮症狀的時間亦有異,短效的苯二氮䓬類藥物會較早出現脫癮症狀。所以,患者應留意出現的副作用,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減少劑量至停藥。

服用安眠藥須知

由於服用安眠藥會出現以上提及的耐受性、成癮和脫癮症狀等副作用,應在醫護人員的監督下使用,並應使用最低而有效的劑量和最短的療程,療程不應超過 4 星期。

安眠藥可能會引起持續睏睡,所以在服用安眠藥後,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亦需避免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患者應熟悉正在服用的藥物的名稱及劑量,並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果失眠症狀沒有改善,應向醫生反映及討論,尋求其他的治療方案。

安眠藥心得

1. 安眠藥會導致成癮?

服用安眠藥會出現成癮的症狀,常見於使用苯二氮䓬類、佐匹克隆和唑吡呾的病人,有濫用酒精或藥物病史的病人特別容易對安眠藥產生依賴。即使服用的療程短暫及劑量正常,也有可能產生成癮的情況。

2. 安眠藥不能隨便停?

突然停用安眠藥會出現脫癮症狀,可能引致神志迷糊、中毒性精神病、抽搐或與震顫性譫妄等症狀。因此,病人須依照醫生指導的停藥方案,慢慢減少劑量至停藥。

3. 如何逐漸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

醫生會處方停藥方案,你可以按照指示下慢慢減少劑量至停藥。你亦可以從日常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改善睡眠環境,減輕壓力及焦慮,從而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如果醫生的停藥方案未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可能需要使用其它藥物以減輕脫癮症狀,如β-受體阻滯劑。

4. 怎樣才算過量服用安眠藥?有什麼後果?

過量服用安眠藥會出現各種生理上的問題,包括持續性的過度嗜睡、意想不到的行為,如遲鈍、醉酒行為等,亦有機會出現腹部不適,如食欲不振、便秘等,以及呼吸氣喘等問題。一旦出現這些症狀,亦盡早向主診醫生反映並調整服用劑量。

安眠藥怎麼吃?服用安眠藥心得

就在今年(2020年)年初發布的新聞,可能會讓大家心裡揪了一下。根據健保署的統計,國人一年的安眠藥消耗量,又創下新高!在台灣,過去一年總計用掉了9.2億顆安眠藥!若以2019年全台兩千零六十萬成年人口來估算,每一個人平均可以分到45顆安眠藥,就算每晚使用,也足夠連續使用一個半月了!安眠藥使用量的增加,當然與失眠人口的成長成正比。失眠好像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標記物,不論是來自課業、工作、家庭或是身體健康的壓力,都可能導致失眠的發生。最近這一波的疫情,想必讓很多人晚上更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安眠藥怎麼吃?服用安眠藥心得

安眠藥的使用數據,如果繼續分析下去,更是驚人!從健保署所發布的資料顯示,超過四百萬人曾使用安眠藥物,其中更有六成的人使用超過一年,加總起來超過十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意思是,只要問十個身邊的親友,就會有一位是長年使用安眠藥的人,其中更不乏“不可一日無此君”者。姑不論到底要不要使用安眠藥,對已經在使用,或是有使用習慣的人來說,使用安眠藥到底安不安全?長期使用副作用嚴重嗎?會不會上癮?戒不戒得掉?這些問題其實更值得一個一個詳細討論。

先從安眠藥說起吧!其實,光“安眠藥”這個名稱,就可以大作文章了。藥理學上雖然有鎮靜安眠藥這個分類,但一方面它包含了許多作用機轉不同的藥物,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常用來緩解失眠症狀的藥物並不歸屬這個範疇。所以,當我們自認為是安眠藥使用者,或是一直以為自己只是睡前吃個助眠藥或是放鬆抗焦慮的藥物,最好認真諮詢一下醫師或是藥師,了解吞進去的到底是什麼成份的藥物。

如果是藥理學上歸類的安眠藥,其實還分成好幾個世代。傳統像是氯仿、溴仿或是巴比妥鹽類成分的藥物,也歸屬於安眠藥,但是因為副作用大,容易成癮,甚至不小心過量就有致命風險,現在臨床上已經不再使用了。不過留下來針對安眠藥的負面形象,倒是一直如影隨形。現在普遍使用的安眠藥,大多屬於作用在苯二氮平受體的化合物,藉著這個作用,啟動中樞神經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達到鎮靜安眠的效果。可以把它想像成車子行進中駕駛踩煞車的動作,並非駕駛的腳真正把車子停下來,而是靠一連串齒輪軸承達成把車子停下來的結果。我們就用這樣的角度來想像,或許比較可以理解上面幾個問題。首先,來談談安眠藥的安全性。所有的藥物都一樣,有使用者“想要”的作用,也會有使用者“不想要”的作用;前者叫做藥效,後者就是副作用。我們都希望藥效奇佳而副作用極少,不過往往事與願違。就安眠藥而言,即便睡眠醫學以及藥物研發進步神速,目前還是沒有理想的安眠藥。除了睡眠,苯二氮平受體類的藥物還有抗焦慮,肌肉放鬆,減損認知功能等效果,就像踩下煞車一定會磨損煞車來令片一樣,差別只在用得越不適當,用得越頻繁,耗損就越大。

什麼叫做用得不適當?就算不會開車也知道,高速行駛下猛踩煞車是非常危險的事,減少車子壽命不說,當下更容易失控打滑;可是很多人卻常這樣使用安眠藥,往往忙到最後一刻鐘才甘願去睡覺,然後希望吞一把藥就速速入睡。這樣不但要拉高劑量才有效果,也容易出現服藥後夢遊等異常現象。更有人怕睡不著提早吃安眠藥,吃了又繼續做事或思慮不斷,簡直是油門跟煞車一起踩下去,將來怎樣保養身體都效果有限。適當地安眠藥使用,一定要善用“引擎煞車”,先降速再踩煞車。睡前給一段時間放慢腳步放鬆身心,有時速度慢下來就自自然然熄火進入休眠狀態了。

至於過量使用,相信使用過安眠藥的人或多或少都體驗過,有時明明就使用到醫師開立的劑量,還是很難入睡或是半夜醒來無法持續,此時“再吃個半顆一顆”的想法油然而生。可是若加量成習慣,就像煞車會越踩越鬆一般,很快就減低系統的靈敏程度。其實安眠藥的效果絕對會受睡眠習慣與睡前行為的影響,即便有一兩個晚上被外在因素攪擾,只要謹守睡前放慢放鬆的原則,第二個晚上還是可以回復原來的處方劑量,不至於一加量就無法減量。

而大多數安眠藥雖然有成癮性,也因此被歸類於第三或第四級的管制藥品,但並不見得完全是生理上的成癮,心理行為上的成癮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有些失眠的朋友心想備有安眠藥就「萬無一失」,所以從未好好地建立自己的好眠習慣,這個「萬無一失」就會變成缺一不可。不用等到沒有吃安眠藥出現生理性的“反彈失眠”,光想到減藥甚至停藥就整天焦慮,到晚上當然更難入睡。

安眠藥要如何使用?做到以下四點,至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一)知己知彼:最起碼要了解自己使用安眠藥的藥名、作用、副作用以及醫師處方的原因。安眠藥還是可以依照藥效延續時間以及發生作用時間來做個粗略的區分。藥效持續時間較短的安眠藥,就算不斷增加劑量,也不大能維持或延長睡眠時間;同理,發生作用時間較長的安眠藥,就不應該期待一服藥就昏睡的神奇效果,而應該配合其他方式讓安眠藥在最小的劑量上發揮最大的療效。而副作用與醫師處方的期待療效,更是治療期間必須清楚了解與溝通的。

(二)相輔相成:安眠藥絕非最好,也並非唯一助眠工具,許多研究顯示,配合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減少與減短安眠藥的使用期間。最起碼,做到一些標準動作:定時就寢,定時起床,規律的睡眠習慣,緩降的睡前活動,以及舒適合宜的睡眠環境,可以讓安眠藥的效果不至於打折扣。避免掉會干擾睡眠的物質,像是睡前飲用咖啡、茶、酒精以及抽煙等,都是重要的睡眠保健原則。

(三)見好就收:使用安眠藥絕非“此藥綿綿無絕期”,事實上,很多人並非睡不著才用藥,而是怕睡不著而不敢停藥。失眠縱使是一個慢性的疾病,但它的病程起起伏伏,好眠時減藥或停藥,並不會影響藥物治療效果,反而減少對安眠藥的耐受性,也避免成癮依賴。開始用藥就要有停藥的心理預備,越堅信自己可以“自癒”,越能控制對安眠藥的渴求程度。
(四)需要才用:雖然多數藥物“應該依照醫師指示服用”,但是安眠藥則有一套具有實證支持的“需要時使用”指引。這部分需要跟處方藥物的醫師密切配合,通常我們可以依照個別的生活習慣選定“不用藥日”及制定“用藥時機”。國外的研究顯示,需要時使用的方式,最少可以減少安眠藥的使用量到一半以上。最後,更重要也更需要思考的是:只有安眠藥能解決失眠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甚至,歐美國家對失眠的治療,特別是慢性失眠,第一線並非安眠藥物,而是行為心理的介入。對很多長年睡不好的人可能很難相信,單純改個習慣轉個念頭,失眠就會消失嗎?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的確是這樣說的,只是,信不信由你!想要不碰安眠藥又能好好睡個覺,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需要堅持正確信念以及適當專業協助。良好的睡眠,是需要經營維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