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是安眠藥嗎?褪黑素和安眠藥有什麼區別?

褪黑素安眠藥嗎?褪黑素是一種誘導睡眠的激素,安眠藥是一種抑制腦中樞神經的化藥,兩者並不一樣。

褪黑素是一種保健品,也存在著美容的功效,主要用於安神助眠,那麼褪黑素是安眠藥嗎,褪黑素和安眠藥有什麼區別,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褪黑素是安眠藥嗎?不是。

褪黑素有安眠的效果。但是他不屬於安眠藥物,而是一種保健食品。

褪黑素是一種人體自身就會分泌的激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導致失眠。服用之後在人體很快會降至人體的正常水平。

褪黑素片的成分是褪黑素和維生素B6,是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它不同於精神類性質的安眠藥物,不會上癮。

注意:服用褪黑素時最好不抽煙,因為吸煙能破壞褪黑素。同時也不能大量飲酒。沒有什麼副作用。

二、褪黑素和安眠藥的區別

安眠藥是專用的促睡眠的藥。

而褪黑素有以下幾點:

(1)小劑量(0.1~0.3 mg)就有較為理想的催眠效果;

(2)是一種內源性物質,通過對內分泌系統的調節而起作用,對機體來說並非異物,在體內有其自身的代謝途徑,不會造成藥物及其代謝物在體內蓄積;

(3)生物半衰期短,口服幾小時後即降至正常人的生理水平;

(4)毒性極小。

此外,褪黑激素還有較強的調節時差功能。

三、褪黑素和安眠藥能一起吃嗎?不要一起吃。

褪黑素和安眠藥都是用於促進睡眠的,兩者的機制不一樣,褪黑素是一種誘導睡眠的激素,安眠藥是一種抑制腦中樞神經的化藥,兩者一起長期服用都會導致依賴性。

建議晚上睡不著,想改善睡眠的小夥伴們,可以加強運動,嘗試中醫調理身體。

安眠藥怎麼買?可以自行在藥房買安眠藥嗎?

安眠藥屬於二類精神藥品,國家已禁止銷售,一般藥店和醫院要憑處方銷售,也就是說去醫院或者藥店的駐店醫師開到處方才能買到。一次可以買到5-6片,3天的量。

不過有些私人的診所不用處方就可以買到,但是因為要付法律責任,也就給你3天的量,要是失眠嚴重可以多去幾家診所去買!

可以自行在藥房買安眠藥嗎

使用藥物治療失眠時,一定要記住一點: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安眠藥物!切勿自行在藥房購買成藥、勿自行增減藥量、勿任意中止藥物的治療。

安眠藥和其它藥物一樣,必須對症下藥,其實有些失眠者吃了安眠藥後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以及戒斷症狀,這正是未經醫生指導下亂用藥的結果。

有失眠問題的人若需要藥物的協助時,務必至醫院(若有睡眠礙專科更佳)就診,讓專業的醫師做完整的生理及心理評估,建議同時採取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方式,服用安眠藥治療失眠症的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且一定要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失眠症狀向醫生交待清楚,以便於醫生對症下藥,將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以免對身體造成嚴重而難以復原的傷害。

例如某些失眠藥物會有抑制呼吸的作用,若病患失眠的原因是來自睡眠呼吸中止,而在還沒有治療呼吸中止症之前服用安眠藥物的話,將進一步加重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

認識其他具有安眠作用之藥物

(1)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s)

此類藥物之療效缺乏嚴謹的臨床研究實證,且服用此類藥物時,可能在三、四天內即產生成癮耐藥性,需要服用更多藥物,且造成明顯的日間嗜睡及認知障礙,年長者使用後還可能容易引起意識混亂等症狀。

◎常見藥物:一般名稱Diphenhydramine。

(2)抗憂鬱藥物(Antidepressants)

因具鎮靜安眠作用而常被用於治療失眠,它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姿勢性低血壓、嗜睡、心率不整、食量增加導致體重增加等。

且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月以上的療效並不確定,也易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抗憂鬱劑一般而言對失眠的療效比BZDs類藥物差,但對某些病人卻有較好的效果,使用此類藥物需依照專科醫師指示。

◎常見藥物:一般名稱Trazodone、Mirtazapine。

(3)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

目前並無實證資料支持此類藥物可有效治療失眠,且可能引起如白天昏沈或精神呆滯之嚴重副作用,並不建議作為治療的第一線用藥。如需使用時,宜轉介專科醫師進行細詳評估。

(4)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一種荷爾蒙,褪黑激素可有效治療日夜節律睡眠障礙(時差、輪班問題),但用於失眠之治療成效、有效劑量、使用時間點及長期使用之安全性,應與專業醫師詳細討論。

安眠藥怎麼吃

每個人對藥的敏感度和藥效發揮的作用時間不同,建議在臨睡前10-15分鐘吃是比較安全的,儘量在床上服用。

對於臨床上診斷為失眠的患者,在早期,醫生一般會建議服用一段時間,但要避免患者長期、大劑量地給藥,用藥原則是:間斷給藥,一周可以吃三到五次;按需服用:比如明天有特別重要的會議,擔心睡不好,就可以吃,如果明天沒有特別的事就可以不吃。

如果患者連續吃了四周仍然不能改善的話,可以考慮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但並不是突然間停掉舊的換上新的,而是逐漸換掉。

安眠藥的副作用

1、宿醉現象

幾乎所有的安眠藥都存在「宿醉」現象,許多失眠患者服藥後能安然入睡,但醒來後卻昏昏沉沉,頭昏腦脹,無法集中注意力。日長月久,還會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

2、噩夢連連

安眠藥還會產生一個較為麻煩的現象,就是服用後可能做噩夢,發生率大約在10%左右。這讓患者睡得更不安穩,失去了服藥的意義。

3、戒斷反應

停藥時,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震顫譫妄,甚至驚厥等。

4、老年痴呆

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會導致記憶力逐漸減退,有可能發展為老年痴呆症。

忌長期服用安眠藥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安眠藥更是如此。長期服用安眠藥會降低人的認知能力,使記憶力和智力出現減退,甚至還會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風險。長期服用安眠藥還會增加肝腎的負擔,造成肝腎功能衰竭。除此以外,安眠藥會抑制呼吸,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在服用安眠藥時,要更加注意。

長期服用安眠藥除了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副作用以外,還容易讓患者產生依賴性,有些中老年人到後來必須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更有甚者,只要身邊沒有安眠藥,就會變得很緊張,這些症狀都表明患者已經對藥物產生了依賴心理。

所以,安眠藥在服用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睡眠狀況有所改善,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減量,直至停藥。

不宜吃安眠藥人群

1、孕婦忌服安眠藥

有的安眠藥可能使胎兒畸形,還可能出現新生兒哺乳困難、黃疸和嗜睡。

2、哺乳期婦女

如在哺乳期服用安眠藥,安眠藥的成分可能轉移到母乳內,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母親在哺乳期中服用安眠藥,需避免授乳。

3、年老體弱者

因為如果藥物白天殘留較大,會有頭暈和走路不穩等副作用,可能給年紀大、身體較弱者帶來危險。

4、有心臟、肝臟及腎臟障礙者

安眠藥主要在肝臟轉化,由腎臟排除,肝腎疾病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5、睡眠呼吸障礙者

安眠藥能加深中樞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藥。

6、喝酒後不宜服用安眠藥

酒精和安眠藥一樣有抑制中樞神經作用,不要同時使用,以免中樞神經過度抑制造成傷害。

睡不著需不需要吃安眠藥?

睡眠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人的一生當中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睡覺,所以睡眠好壞,與生理、心理及情緒的健康有重大關係。丹麥的一項睡眠調查顯示,睡眠不好對第二天工作生活造成的困擾,每年可能給歐洲帶來數以十億計的損失。根據統計睡眠品質不佳者發生交通意外是正常人的三至十倍,瞌睡司機和酒駕司機同樣已成為道路安全的嚴重問題。

睡不著需不需要吃安眠藥?首先應該找出失眠的原因,如果醫師評估後認為必須服藥,就應該遵照醫師的指示服用。短效安眠藥能夠快速誘導睡眠,縮短入睡時間,適合不易入睡或代謝功能障礙的人使用;中效安眠藥可以延長睡眠時間,適合睡眠容易中斷、半夜早醒的人使用;長效安眠藥能夠維持足夠時間的睡眠,適合日間早醒、失眠症狀較嚴重、失眠合併有白天焦慮的人使用,但隔日易有殘留的嗜睡感。

安眠藥一般在睡前才服用,短效安眠藥服藥後應該直接上床睡覺,不要再上下樓梯或外出,以免藥效發揮時跌倒或發生其他危險。在服藥八小時內,應該避免開車或進行機械操作之危險行為。

一般安眠藥屬於管制藥品,有些安眠藥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耐受性和依賴性,加上成癮問題一直困擾著失眠的人,會有一種恐懼成為上癮者,害怕安眠藥越吃會越重,不吃安眠藥就不能入睡,甚至從早上就開始擔心晚上會不會睡不著,反而更加重焦慮不安的情緒。然而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顯示,在醫療正確的使用下,安眠藥物通常是安全有效的,成癮或依賴性這些情況並不常發生。

服用安眠藥會不會造成記憶力變差?有些安眠藥會損害情景記憶及記憶的鞏固。另一方面失眠本身也會損害記憶的鞏固與學習效率,加上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減退,兩種效應錯綜複雜,必須與專業醫師討論溝通或選擇其他種類的助眠藥物。

另外一個疑問是睡前喝酒可不可以助眠?酒能讓上半夜睡得較沉穩,但下半夜的睡眠會受到酒精的干擾,酒會減少睡眠的時間與睡眠的效率及品質,因此睡前喝酒對睡眠並沒有幫助。

睡不著覺的民眾應該找出導致失眠的原因,並適當運動、放鬆心情作為輔助,以解決失眠問題。失眠不建議全靠藥物來改善,必須依照失眠者的個人情形來做調整。百分之五十以上長期失眠的患者有其他方面的問題,需要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耐心配合醫師的治療,除了可以解決失眠的困擾以外,還能夠發現其他內在的疾病,並處理心理或生理上問題。

通常情況下,安眠藥只能作臨時輔助睡眠之用,儘量短期、間歇性或需要時使用,較不宜長時間使用,以避免產生依賴性及耐受性。養成個人良好的生活作習與睡眠衛生習慣,配合認知行為治療,才是解決失眠之王道。

醫警告:吃安眠藥,切忌做這2件事,否則睡眠與死亡僅一線之隔

安眠藥改善睡眠困擾的人愈來愈多,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使用安眠鎮靜藥物人數達426.5萬人,1年有超過9億顆安眠藥被吞下肚。失眠者想方設法入睡,但有些方法卻可能讓人送命。

一夜好眠,對許多人來說是很奢侈的願望。根據健保署統計,2016~2018年全台安眠鎮靜藥物用量從每年8.53億顆攀升至9.18億顆,以每顆1.5公分計算,藥物長度可環台12圈;用藥人數也從411.7萬人增至426.5萬人,顯示愈來愈多民眾有睡眠困擾,需仰賴藥物入睡。

真正的優質睡眠,應是隔天起床精神飽滿,充滿了活力。

最近1名退休刑警妻子因使用醫師開立的麻醉藥治療失眠,卻在睡夢中過世,死因是多重藥物中毒與窒息。檢察官發現死者睡覺時戴的面罩內,含有吸入性麻醉藥Isoflurane愛氟寧以及其它2種安眠藥物

安眠藥可以用面罩吸入使用嗎?用麻醉藥助眠的風險是什麼?還有哪些錯誤的助眠行為,可能讓人送命?

麻醉藥助眠?小心長眠不起

「把安眠藥裝進吸入性面罩使用?這不符合醫學常規,」睡眠專科醫師、思維診所院長江秉穎認為,目前的安眠藥多為口服,不可能以面罩吸入的方式來治療失眠。

至於想利用麻醉藥「昏睡」,更可能一腳踩入死亡陷阱。麻醉藥Isoflurane是醫院常用的全身麻醉劑,「一般診所沒法開出這種處方,Isoflurane的藥單上也未註明可以當作睡眠用藥,」台中榮總疼痛科及麻醉部主治醫師說,就此案而言,醫師把麻醉藥用來治療睡眠是屬於「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也就是使用方法已超出藥品使用說明書規定,自然有一定風險。

這類藥物的副作用是會抑制呼吸,且全身麻醉後,患者毫無行為能力,無法自己控制呼吸、血壓、心跳,有時還得插管由機器供應氧氣及呼吸,「全身麻醉就是把身體所有的反射都去掉了,自己不會呼吸、完全依賴他人,」他說,這表示此人的生命徵象此刻完全操控在別人手裡,絲毫馬虎不得,所以必須要有專人及儀器監測,「麻醉藥不能當安眠藥,這是很危險的,更不可能自己在家裡使用,」洪至仁說,目前合法可在家中使用的吸入性麻醉劑是治療疼痛的,並非失眠,「若在家裡麻醉麻到睡著了,誰來叫醒他?」他憂心地說,患者很可能從此一睡不起,實在太危險;江秉穎也提醒,「麻醉藥的睡眠深度,是患者被刀割了也不會醒過來,」他認為在家裡使用麻醉藥助眠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有醫生甘冒如此大風險,用這種方法協助患者入睡?1位不願具名的麻醉科醫師推論,使用麻醉藥物助眠應該是利用藥物的物理特性,因為麻醉藥物多為水劑,若能滴在面罩的盒子裡,加熱成為蒸汽,由患者的肺部吸入到血液吸收並影響大腦,只需要一點點的麻醉藥量,達到足夠睡眠就好;但問題是藥物劑量難以拿捏掌控,何況是讓患者在家自行使用,睡眠與死亡僅一線之隔,「還是不要亂試,風險及代價太高,」他說。

吃安眠藥避免喝酒

不少人喜歡喝點小酒幫助入睡,也會影響安眠藥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解釋,很多人認為喝點酒可幫助入睡,但當酒精漸漸被代謝完,反而可能破壞睡眠結構,造成下半夜淺眠、易醒;而且自行混用多種鎮靜安眠藥及使用酒精,會因藥理作用,增加使用藥的危險性。

「喝酒不必然對放鬆有效,反而可能增加猝死風險,」江秉穎兼具睡眠專科及耳鼻喉科醫師資格,他說,喝酒除了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會抑制呼吸中樞,讓肌肉放鬆,呼吸道受壓迫,患者打呼更大聲;或者原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狀況會更加嚴重,甚至引發猝死風險,因此他常建議患者服用安眠藥期間,儘量不要喝酒。另外,他也提醒正在服用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藥物的人,最好隔開2~3小時再吃安眠藥,以免影響藥效。

找出失眠主因,對症治療

影響睡眠的原因很多,找到原因對症治療,才能終結失眠惡夢。黃名琪說,民眾若有失眠問題,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譬如改掉睡前想太多的毛病。有人習慣在睡前檢討自己或規劃未來要做什麼事,反而可能造成緊張、煩惱或情緒波動,更加輾轉難眠,黃名琪建議,睡前應盡量安排做輕鬆的事,讓身心處在平靜狀態。

若改變生活作息,失眠狀況仍沒改善,應儘速就醫尋求醫師協助。「不是用安眠藥敲昏睡著就好,找到原因對症治療才會好,」江秉穎說,目前會影響睡眠的因素有80多種,他建議,有失眠問題時不妨找有睡眠專科執照的醫師,抓出影響睡眠的原因,而不是自己胡亂吞安眠藥,反而錯失治療機會,「真正好的睡眠品質,不是睡了多久,而是隔天醒來有睡飽的感覺,精神飽滿」。

可以自行在藥房買安眠藥嗎

全台灣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失眠的困擾,且失眠影響的範圍涵蓋了精神、情緒、記憶力及身體健康等各層面,因此本專欄希望能有效地幫助失眠患者處理問題,以及提升生活品質,讓人人能夠一夜好眠!

可以自行在藥房買安眠藥嗎

使用藥物治療失眠時,一定要記住一點: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安眠藥物!切勿自行在藥房購買成藥、勿自行增減藥量、勿任意中止藥物的治療。

安眠藥和其它藥物一樣,必須對症下藥,其實有些失眠者吃了安眠藥後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以及戒斷症狀,這正是未經醫生指導下亂用藥的結果。

有失眠問題的人若需要藥物的協助時,務必至醫院(若有睡眠礙專科更佳)就診,讓專業的醫師做完整的生理及心理評估,建議同時採取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方式,服用安眠藥治療失眠症的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且一定要將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失眠症狀向醫生交待清楚,以便於醫生對症下藥,將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以免對身體造成嚴重而難以復原的傷害。

例如某些失眠藥物會有抑制呼吸的作用,若病患失眠的原因是來自睡眠呼吸中止,而在還沒有治療呼吸中止症之前服用安眠藥物的話,將進一步加重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

認識其他具有安眠作用之藥物

(1)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s)

此類藥物之療效缺乏嚴謹的臨床研究實證,且服用此類藥物時,可能在三、四天內即產生成癮耐藥性,需要服用更多藥物,且造成明顯的日間嗜睡及認知障礙,年長者使用後還可能容易引起意識混亂等症狀。
◎常見藥物:一般名稱Diphenhydramine。

(2)抗憂鬱藥物(Antidepressants)

因具鎮靜安眠作用而常被用於治療失眠,它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姿勢性低血壓、嗜睡、心率不整、食量增加導致體重增加等。

且連續使用超過一個月以上的療效並不確定,也易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抗憂鬱劑一般而言對失眠的療效比BZDs類藥物差,但對某些病人卻有較好的效果,使用此類藥物需依照專科醫師指示。
◎常見藥物:一般名稱Trazodone、Mirtazapine。

(3)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s)

目前並無實證資料支持此類藥物可有效治療失眠,且可能引起如白天昏沈或精神呆滯之嚴重副作用,並不建議作為治療的第一線用藥。如需使用時,宜轉介專科醫師進行細詳評估。

(4)褪黑激素(Melatonin)

褪黑激素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一種荷爾蒙,褪黑激素可有效治療日夜節律睡眠障礙(時差、輪班問題),但用於失眠之治療成效、有效劑量、使用時間點及長期使用之安全性,應與專業醫師詳細討論。

失眠怎麼辦?失眠的原因是什麼?安眠藥可以吃嗎?醫師教你正確戰勝失眠!

失眠是許多人會經歷過的睡眠問題,失眠的原因百百種,人們可能會因為工作、課業、情感或疾病等問題,而出現晚上輾轉難眠、影響到白天精神不振的苦惱。有些精神疾病,例如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的患者,也可能伴隨著失眠的症狀。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失眠也會連帶影響個人在工作或課業上的表現,甚至不少人出現口臭或者嘴破的困擾。依據台灣研究統計指出,2017 年慢性失眠的盛行率有 11.3%,也就是說 10 人之中有 1 人長期受到失眠的困擾[7]。相較於其他鄰近國家如日本(4%)[8],台灣的盛行率足足高出 2 倍有餘。有些民眾不知其中風險,就自己隨意嘗試了各種改善失眠的偏方,這看在醫師眼裡,真的替他們捏一把冷汗啊!

失眠的時候因為擔心影響隔天的工作,反而會越緊張越睡不著,真的很痛苦。失眠在台灣社會中是個常見的疾病,但不是每個人對失眠,及安眠藥物的用藥安全,都有全面的認識。因此 MedPartner 團隊醫師將在這篇文章中整理文獻,完整讓你了解失眠的成因、各種治療方式,以及可以如何預防失眠。

眠是怎麼發生的?從睡眠的生理談起:

失眠生理機制圖解
失眠生理機制圖解

失眠真的很痛苦,但想搞懂失眠的原因前,一定要先搞懂人類的生理時鐘。為什麼人類會在白天時活動、晚上時在固定時間內睡覺?這和褪黑激素這個物質,有很大的關係。

人類的生理時鐘主要是由中樞神經裡的視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調控。當眼睛的視網膜接收到光照,就會將神經訊號傳遞到腦部中的視叉上核 ,接著影響到松果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分泌的量,和光照的強弱成反比。因此在日光或燈照的環境下,褪黑激素就難以分泌。但一到晚上的時候,松果體就會提高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對睡眠有兩個主要作用:

  • 讓大腦產生睡意,接著開始入睡。
  • 可調節從睡覺到醒來的時間,才能維持足夠的睡眠時數。

褪黑激素對睡眠的影響很明顯,例如 5 歲以下孩童,一般睡眠時間可在 10 到 15 小時之間、成人的話則是 7 至 9 小時。而年長族群因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睡眠時間開始縮短為 5 到 8 小時[4]。所以大家常常會看到老人家超早起床,不一定是因為想要身體健康,很多是真的睡不著啊!

睡眠的週期變化

從我們入睡到起床這段期間,其實是有週期變化的。一般睡眠週期,可分為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s 簡稱NREM)及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s 簡稱REM)。

一個睡眠週期大約是 90 分鐘,會從非快速動眼期開始,一直到快速動眼期結束。正常的睡眠會有 4 到 5 個睡眠週期,其中非快速動眼週期約佔了總睡眠時間約 4 分之 3,快速動眼期則佔了 4 分之 1 左右。兩者的差異如下:

  • 非快速動眼期:NREM 時期眼球不會快速轉動,且身體的血壓、心跳及體溫會有下降的現象。
  • 快速動眼期:REM 時會出現眼球轉動的現象,且身體除了橫膈之外的大部分的肌肉處於鬆弛的狀態。睡覺時作夢或磨牙的舉動常會在 REM 時段出現。

底下這段如果覺得太難,可以快速帶過,但這跟後續藥物治療有關,還是必須講一下。NREM 及 REM 的轉換是由橋腦及間腦的一群神經核所控制,包括藍核(Locus ceruleus)、背縫核(dorsal raphe)以及一群分泌膽鹼的神經核。

此外,有多種神經傳導接受器負責我們每天睡眠及醒來的感覺。與安眠藥物治療有關的接受器為伽傌胺基丁酸 A 型接受器(gamma-amino butyric acid 簡稱GABA-A接受器),主要是負責我們的睡眠週期。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睡覺很簡單,在你洗洗睡之後,其實身體內有很複雜的生理機制在運作著呢!

失眠分三種!你的是哪一種?

失眠種類圖解
失眠種類圖解

你如果跟醫師說「我失眠了」,醫師通常會想知道你是「哪種失眠」,才能幫你對症下藥。基本上失眠可以分為「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以及「提早起床」這三種狀況。

正常人通常會花上 10 到 20 分鐘之後才會開始入睡,之後通常可在固定的時間範圍內醒來。如果睡眠中途醒來的話,我們通常能在 30 分鐘以內回到睡眠狀態。而失眠主要有難以入睡、無法維持睡眠,以及提前起床三種症狀表現,長期之下會漸漸影響日常的作息。

這三種主要的失眠症狀表現,我們整理如下:

  • 花超過 30 分鐘以上的時間來入睡。
  • 睡眠中途醒來需要花 30 分鐘以上才可以回到睡眠狀態。
  • 醒來的時間會提早至少 30 分鐘。

失眠還可以依據反覆發作的時間長短,來區分是短期失眠還是慢性失眠:

  • 短期失眠:身體不適、工作壓力或重大事故(如被裁員、失戀、親人離世等)等壓力源影響睡眠,進而導致數天或數週的失眠,且失眠天數不會超過 3 個月。短期失眠一般可以從解決壓力來源及搭配治療得以緩解。如果短期失眠的症狀依然持續的話,有可能會演變成慢性失眠。
  • 慢性失眠:失眠症狀一週發生至少 3 次且持續超過 3 個月,我們稱之為慢性失眠。大部分慢性失眠患者的症狀可持續長達數年。身心疾患、慢性疾病等因素可能會導致慢性失眠,但也可能是不明原因導致長期失眠的狀況。

失眠除了妨礙一般日常的睡眠之外,也影響了隔天起床後白天時的活動力、專注力等,產生易怒急躁、工作時容易出錯的表現。失眠患者在白天時容易有以下常見的表現:

  • 身體覺得虛弱或噁心
  • 專注力或注意力下降
  • 社交能力受影響
  • 易怒急躁或衝動
  • 白天常有睡意
  • 動機或活動力下降
  • 動機或活動表現下降
  • 容易出錯或意外發生
  • 常擔心自己睡不著的問題

如果你有失眠過,幾乎一定會出現上述的部分症狀的。這真的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痛苦啊!

失眠的危險族群有哪些?

失眠可能因為身心疾病、藥物、長期壓力等因素引起,而如果是以下危險的族群,失眠發生的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 年長族群
  • 於更年前期或更年期的女性
  • 之前有過失眠的經歷
  • 有失眠的家族史
  • 睡覺時常處於淺眠的階段

失眠與其他睡眠疾病有何不同?不是睡不好都叫做失眠喔!

失眠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作息,但並不是睡不好就叫做失眠喔。有些朋友會認為自己的睡眠習慣有異常,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失眠了。但以下的三種狀態,其實都不算是失眠。

  • 長期睡眠不足: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出現白天精神不濟的情況,白天的時候需要時間補眠。然而失眠患者在白天時,可能還是沒辦法產生睡意去補眠。
  • 睡眠相位延遲:睡眠相位延遲(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患者若提早時間睡覺時,就會出現難以入睡的情況,要延遲幾個小時後才有辦法入睡,但還是能維持一般的睡眠。而失眠患者則在任何夜晚時間都可能無法睡著。
  • 睡眠相位前移:睡眠相位前移(Advanc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患者會比一般人提早入睡(大約在晚間7點左右),在清晨三四點起床。但失眠患者無論在哪一段時間可能都沒辦法入睡。

如果自己不會判斷,也不用擔心,這些診斷請交給你的醫師來幫你處理吧!

失眠要如何治療?

失眠的治療,一般可採「安眠藥物」及「非藥物」兩種方式來治療。有些安眠藥物主要延長 GABA-A 接受器的作用,有助於入睡及維持睡眠。非藥物治療則是透過行為治療法來調整失眠患者的睡眠習慣,以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意識。

失眠的行為治療法

大部分失眠患者的第一線的治療方式,會是透過行為治療來改善睡眠習慣。行為治療法藉由各種治療方式,如刺激控制放鬆治療限制睡眠療法來改善失眠的症狀,來減少患者對失眠的擔憂及焦慮。

刺激控制主要是協助失眠患者認識床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讓患者重新建立睡眠的規律。刺激控制通常要求患者在生活中遵守以下 5 點事情:

  • 除了性活動或睡覺外,其他時間不要待在床上。
  • 有睡意的時候才躺床。
  • 20 分鐘內無法入睡時,先離開臥房,直到有睡意為止。一夜可來回重複好幾次。
  • 每天設定鬧鐘,在固定的早上時間起床。
  • 白天的時候避免打盹。

放鬆治療主要著重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放鬆,以達到改善失眠的效果。關於放鬆治療的步驟,我們整理如下:

  • 採坐姿或躺平,雙眼閉上。
  • 首先從臉部開始,讓臉部肌肉緊繃1至2秒鐘,然後放鬆。緊繃放鬆的步驟可重複好幾次。
  • 臉部肌肉做完後,接著依序下巴、頸部、上下手臂、手指、胸部、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到腳趾結束。整個放鬆治療的過程約45分鐘左右。

限制睡眠療法基本上就是限制患者的睡眠時間,以增進患者的睡眠動力。一般上,進行限制睡眠療法期間,患者需要紀錄每晚的睡眠狀況。接著依據昨晚的睡眠時數比例來決定延後或提早當晚的起床時間,但一晚的睡眠時間不會少於5小時。

如果上述的非藥物方式沒辦法改善的話,就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安眠藥物治療

常見具有安眠效果的藥物主要有四種,如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簡稱BZD)、非苯二氮平類(Nonbenzodiazepines 簡稱Non-BZD)、抗憂鬱藥物及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以下分別為大家介紹。

  • 苯二氮平類藥物:BZD藥物主要延長中樞神經裡 GABA-A 型接受器的作用,產生提早入睡、維持睡眠、延長睡眠時間的效果,屬於鎮靜安眠藥物。Triazolam(如安林錠、酣樂欣)屬於短效型的 BZD 藥物,可治療難以入睡的失眠症狀。而長效藥物如 Flurazepam(如當眠多、欣得眠),中效型藥物如 Lorazepam(如樂耐平)、Estazolam(如伊樂眠、悠樂丁),除了能讓患者容易入睡,還能維持睡眠。
  •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Non-BZD 藥物作用與 BZD 藥物大致相同,同樣作用在 GABA-A 型接受器上,也屬於鎮靜安眠藥物。主要用來治療難以入眠症狀的短效型 Non-BZD 藥物為 Zaleplon(如舒寧眠、樂眠益)、Zolpidem(如史蒂諾斯)。中效型藥物 Eszopiclone(如順眠)有治療難以入眠症狀及維持睡眠的藥效。
  • 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Ramelteon(如柔速瑞)可作用在褪黑激素受體上,促進身體從清醒的狀態進入睡眠狀態,可改善難以入眠的症狀。特別的是 ramelteon 是透過自然生理機制來產生睡意,所以相較其他安眠藥物,比較不會有成癮、藥物依賴及明顯的副作用。

了解各類安眠藥物的作用之後,我們還是必須完整讓大家了解各類安眠藥物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才能在完整的認知下,配合醫師的指示安全用藥。

  • BZD 藥物 Non-BZD 藥物可能會有呼吸抑制、白天嗜睡、頭暈、肌肉運動不協調、認知能力受影響、藥物成癮或依賴等副作用。而 Non-BZD 副作用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會比 BZD 藥物來得低,但更容易會有夢遊、夜食(晚上睡到一半起來吃東西)的問題。
  • 雖然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比起其他安眠藥物,有較少的副作用。但有可能會出現嗜睡、頭暈、噁心或頭痛的副作用產生。
失眠藥物副作用圖解
失眠藥物副作用圖解

但醫師一定要提醒你,如果用了安眠藥還是無法讓你好好入睡,請不要自行添加藥物劑量,以免造成藥物中毒或戒斷的症狀,務必由醫師幫你調整藥物。此外,由於安眠藥物有可能造成白天嗜睡等副作用,所以在接受安眠藥治療期間,必須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回診時,也可與醫師討論有關用藥後的身體及睡眠狀況,醫師會再評估失眠的狀況來決定是否要調整藥物。

另外關於訴求褪黑激素效果的保健食品,因效果與證據不足,以及相關安全資料尚缺,所以台灣食藥署目前是沒有核准銷售的。如果你遇到宣稱有褪黑激素效果的保健食品,基本上絕大部分是不合法的。具褪黑激素效果的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是需要醫師開立處方才能使用的,所以請注意不要隨意上網買這類的產品喔。

另外在某些族群身上,安眠藥物的副作用風險可能會提高,也要更加謹慎使用,但醫師也會幫你評估:

  • 懷孕婦女:安眠藥物可能會增加畸胎的風險,尤其是在懷孕頭三個月的時候。
  • 飲用酒精性飲料服用安眠藥時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以防止呼吸抑制或過度嗜睡的副作用。
  • 有腎臟或肝臟疾病的患者:肝腎機能如果出現問題,容易讓安眠藥物累積在體內,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 夜間需要判斷力的患者:如工作需要值夜班、夜晚一人要照顧孩子的患者在晚上服用安眠藥物,可能會影響判斷力的表現。
  • 年長族群:年齡超過 75 歲的年長族群,BZD/Non-BZD 藥物副作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 某些特殊疾病族群在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上可能會較為敏感請特別留意,例如重症肌無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失眠注意事項圖解
失眠注意事項圖解

失眠時該注意什麼?

失眠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當中,醫師會希望你全面思考每個環節,其中營造友善睡眠的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是治療上的大重點,但也容易被忽略。以下我們整理了失眠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生活中如何調適自己的睡眠環境:

  • 避免過長的午覺:除了接受行為治療的失眠患者外,健康的午覺固定在 20 到 30 分鐘即可。午覺過長可能會打亂本身的生理時鐘,進而影響正常的睡眠。
  • 規律運動:每週 3 天運動,每次至少運動 30 分鐘。此外,也要避免睡前 3 小時作激烈運動。
  • 睡前避免大量飲食:睡覺前戒掉吃宵夜的習慣,且睡前 4 到 6 小時也避免喝含酒精、咖啡因、茶類或其他可提神的飲料。
  • 睡眠環境的調整:晚上入睡前,請把房間燈光調暗,並讓隔天早晨的光線照來房間裡。這有助於我們生理時鐘的運作,使睡眠過程較為流暢。另外降低外界的噪音,確保睡覺時有安靜的環境。
  • 固定睡眠時間:一般建議入睡時間為晚上11點左右,睡眠時數定為 7 至 9 小時之間。此外,養成每日固定時間起床的習慣。睡前避免上網、觀看電視、打電動等使用 3C 產品的行為。
  • 輪班工作者在白天時段下班後,應該戴上墨鏡、避免接觸刺眼陽光或燈光、返家後應立即將窗簾拉上使屋內保持昏暗狀態。
  • 若有會導致咳嗽、夜尿等干擾睡眠之慢性疾病,例如心臟衰竭、呼吸道疾病或是泌尿道疾病等,建議應同時尋求其他專科醫師之協助。
  • 安全用藥:接受安眠藥物治療期間,不要自行調整或停止用藥,以免增加安眠藥副作用的風險。服用安眠藥後請立即躺平睡覺,避免服藥後嗜睡而產生跌倒、摔傷等意外。如果安眠用藥遇到什麼問題,可以與醫師討論。

失眠的朋友們不要過度憂慮,失眠是文明化社會中常見的睡眠疾病,雖然它讓人睡不著覺,還影響了日常表現及身體的健康,但還是有治療的方法的。失眠在接受行為治療期間,除了遵循專業人員的指導外,還需要持續鼓勵自己自律並徹底執行。如果在醫師評估後需服用安眠藥物,也要請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請務必遵從醫師指示用藥,不要自行決定吃多少或停藥。

最後也別忘了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好好睡一覺,用正面的心情面對新的每一天!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請幫我們分享給身邊的親友,說不定你就意外幫到了一些人呢!也期待你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讓我們有能力用更多正確醫療知識,幫助更多人!

(本文特別感謝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詹智鈞醫師協助審查及補充)

引用文獻列表

  • Uptodate: Risk factors, comorbiditi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somnia in adults
  • Uptodate: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of insomnia in adults
  • Uptodate: Sleep hygiene basic rules
  • Uptodate: Sleep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by age from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adults
  • Uptodate: Behavioral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for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
  •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資料
  • Nomura K, Yamaoka K, Nakao M, Yano E. Impact of insomnia on individual health dissatisfaction in Japa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Sleep. 2005 Oct;28(10):1328-32.
  • Eurodin仿單
  • Stilnox仿單
  • J. Pineal Res. 2011 Volume52, Issue4 May 2012 Pages 365-375
  •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8 Feb; 4(1): 69–79.”
  • J Cent Nerv Syst Dis. 2011; 3: 51–65
  •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08 Feb; 4(1): 69–79
  •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15 (2009) 32–51